全球平均表面温度(GMST)是评估气候变化和气候变率的核心指标。在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背景下,准确预测GMST的季节内-年际波动能够为农业生产、能源规划、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关键预警信息。然而,现有研究对全球表面温度变化机制的理解尚不充...
2024-10-17木材密度(WD)是衡量树木功能特性的关键指标。在模拟或预测木材密度空间分布以及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中,木材密度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至关重要
2024-09-29在碳类气溶胶的研究中,发现大气中存在的吸光性物质不只有黑碳,部分有机气溶胶在近紫外-可见光波段也有吸光能力,这类物质被称为棕色碳。中国是人为源棕色碳排放的高值区,棕色碳的来源、成分、光学特性和其他欧美国家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中...
2024-08-27准确的全球海洋温度和热含量格点观测数据集对于海洋和气候科学研究、气候监测及业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崂山实验室、中...
2024-08-05来自植被排放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重要的前体物,影响空气质量、云以及气候。BVOC受到植被、气象要素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多个因子的影响。在全球植被变绿和人为减排背景下,自然源的贡献日益突出。然而,全球BVO...
2024-03-21动力学框架的适定性是建立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的理论基石,因此若想正确刻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演变及其物理机制,就需要深入研究模式的适定性问题。在地球系统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历程中,有多个重大突破都与数学理论的发展和数学工具的...
2024-02-02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河海大学、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
2024-01-11在2023年北半球夏秋季,全球遭遇了一次极端的高温时期,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普遍出现了异常持续升温。2023年6-10月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0.57℃,其中8月与9月较历史平均温度分别偏高0.62℃和0.69℃,较2016年创下的纪...
2023-12-01全球平均表面温度( GMST )是综合全球陆表大气温度和海洋表面温度,衡量气候变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在年际尺度上的变率主要受ENSO事件主导。针对这一显著的年际气候事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李柯欣、郑飞研究员、朱...
2023-09-222023年9月22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核心软件——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研发团队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发表了关于CAS-ESM大气CO2全耦合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指出:CAS-ESM2.0已成功解决了陆地碳循环、...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