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ICCES)2013年度学术年会于2013年19-21日在北京召开。
开幕式由ICCES副主任曾晓东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张鸿翔处长、国际合作局王振宇处长和重大科技任务局任小波处长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已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ICCES作为CAS-TWAS卓越中心在国际合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期望中心继续作为中国科学院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气候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合作研究平台及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朱江研究员作为中心成员讲话,他感谢各位领导的出席,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期望。
ICCES主任林朝晖研究员作了“ICCES2013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从中心概况、重要科研进展及国际合作三个方面对中心工作进行了总结。中心2013年引进百人计划1名,1人入选首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及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心现有在研项目45项,其中2013年新启动项目8项(包括863项目、科技部支撑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还有7项新申请项目获批。中心2013年工作重点为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理论、研制及应用,短期气候预测,资料同化理论与系统构建,其中3篇政务信息被中办刊物采纳。同时,ICCES在2013年被遴选为CAS-TWAS国际气候与环境卓越中心,成功举办第十二届CTWF国际气候论坛“发展中国家业务化海洋学”国际研讨会、“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国际培训班,并建立了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方参与的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及其应用合作研究网络,同时与蒙古、泰国等国多家科研业务部门签订了进一步开展多元合作交流的合作意向书。最后提出了中心2014年度的工作目标,并表彰了中心年度优秀成员。
开幕式后,曾旭斌教授、刘小红教授、李俊教授和黄顺祥博士4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分别介绍了地球系统模式理论与发展、观测数据分析与数据库建立、自然控制论应用等国际、国内前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这些报告的部分工作均有ICCES成员参与,因而引发了热烈讨论。各位专家也都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心的合作和交流。
中心学术报告分别通过口头报告和墙报形式展示了中心成员的工作进展。首先由林朝晖研究员、布和朝鲁研究员、曾晓东研究员和田向军博士分别报告了中心目前承担的科技部973、863项目,院先导科技专项,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基金委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包括中科院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制、气候模式模拟和预估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中高纬大气持续性异常信号提取和预报技术研究、植被生态系统群体结构的统计动力学模型的建模与计算方法研究、基于碳卫星的遥感定量监测应用技术研究等。随后,中心成员分别介绍了在地球系统模式中辐射传输方案、积云参数化方案、火干扰参数化方案、起沙方案等发展及对ENSO循环的模拟等,以及低温事件机理、拉尼娜事件、我国南方高温天气的形成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天上午为学生工作汇报专场,由6位研究员组成的评审团对报告进行评定,本次年会学生专场评出了优异报告奖和优秀报告奖,鼓励学生勤奋科研、取得佳绩。
年会期间,对中心未来发展大家也展开了积极讨论。中心成员一致认为,中心在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心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如模式研发团队间的合作、模式研发团队与模式评估与应用间的合作、中心新研发的气候系统模式尽快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