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项目11“气候模式模拟和预估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项目编号:XDA05110000)2013年度工作总结评估会于2013年8月31日在北京鸿翔大厦顺利召开。会议旨在进一步梳理项目任务、明确研究重点、保障重大成果产出、切实作好预算编制等相关工作。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吴荣辉副局长、任小波处长、周少平研究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段晓男副处长应邀出席本次工作评估会。本次评估会邀请了解放军理工大学李崇银院士、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碳专项监理组王庚辰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肖子牛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张朝林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赵平研究员,以及碳专项项目负责人廖宏研究员、严中伟研究员、刘毅研究员担任项目评议专家组成员。此外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项目11首席科学家林朝晖研究员、周天军研究员,项目的课题、子课题负责人以及项目骨干和学生共计70余人。
首先,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吴荣辉副局长就专项工作评估会进行了指示,强调了碳专项工作对科学院的重要性,指出本次评估将通过项目内部梳理、专家把脉,结合2013年度的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对预算与任务进行调整,组织科学制定2014年度的任务和预算,并将制订明确的考核目标,逐个进行比对考核。另外苏局长指出,从管理层面而言,院里倾向于工程化的思想,希望项目目标更明确,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落实到每个研究人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段晓男副处长在发言中指出,模式是大气所的优势,项目成员要明确这5年来的阶段性突破在哪儿,建议要加强与国外模式的对比,吸收其他项目的成果,实现从IAP模式向CAS模式的迈进,争取在下一次IPCC评估报告时重回世界前列。
随后,项目首席林朝晖研究员分别从项目核心科学问题及总体目标、项目课题设置,研究进展概要及经费使用情况4个方面向专家、领导及项目成员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在接下来的会议中,由三个课题负责人先介绍课题总体情况,12个子课题负责人随后汇报的组合模式向专家、领导组及项目组成员围绕以下3大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1)5年总目标;在课题/项目中的定位;迄今取得的总成果或新认识;5年概算及迄今到位经费总额;总结汇报2013年度研究的创新点、亮点及应用前景; 2)2013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进展、到位经费及执行率; 3)重点阐述2014年度研究工作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路线和预期成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基于工作计划切实提出2014年度预算方案。
项目11自2011年4月份启动以来,三个课题共计12个子课题分别从 “CAS气候系统模式研制、CAS模式性能评估及气候变化归因分析、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与敏感度分析”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各自任务书上的既定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并紧密保持课题间的协作沟通,均顺利完成2011年-2013年上半年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专家组成员针对每个子课题的汇报内容从上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及对总体目标的贡献、下年度工作预期取得的成果、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5个方面进行评议、打分,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总体说来,项目专家组对项目11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该项目是整个碳专项中相当重要的项目之一,项目组在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发方面做出了不少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今后需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突破性的研究工作,同时要重视核心科学问题的聚焦,希望各项目组之间加强合作和交流,并预祝项目11能够继续严格按照或超额完成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