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项目11“气候模式模拟和预估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项目编号:XDA05110000)2012年度总结交流会于2012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碧水大厦顺利召开。会议旨在向碳专项专家组成员与主管领导汇报项目成员在2012年度所取得的科研进展,并规划部署2013年度的相关工作,以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碳专项首席科学家吕达仁院士,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大气海洋科学处任小波处长,专项监理组组长陈泮勤研究员、项目11监理组负责人王庚辰研究员,项目10首席廖宏研究员、项目9首席严中伟研究员,专项办公室刘宇博士,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处浦一芬处长,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应邀出席。此外,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各课题组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主要科研骨干及学生等90余人。
本次项目总结交流会分为项目分课题会议与项目总结会议统一召开。在15日的分课题会议中,各课题分别就2012年度所进行的科研进展及已取得成果进行了汇报,同时,各课题组织子课题负责人对16日召开的项目年度总结会进行了充分的汇报准备。
在16日召开的项目总结会议上,首先由项目11首席周天军研究员宣布会议开始并对到场领导及专家进行逐一介绍。接下来,专项首席吕达仁院士对项目11在2012年所做工作给予了肯定,他指出:项目要争取在5年以后,提交一个让各级领导、同行及公众满意的并具有创新性的CAS气候系统模式。同时,吕院士对项目11提出了以下4点要求:
1. 项目负责人要认清5年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与完成的任务;
2. 项目要利用其他几个项目的可借鉴资源,相互学习,以跨项目合作与交流作为一个创新突破点;
3. 项目要充分认识到“中科院气候模式”的冠名冠在本专项,这是所有专项成员的荣誉和责任,5年后要做出最好的预测预估结果向公众展示;
4. 专项采用“2+3”的评估体系,明年即为碳专项的中期评估阶段,所有成员要努力为中期评估做出成果性的进展汇报。
作为碳专项监理组组长的陈泮勤研究员与项目11监理负责人王庚辰研究员希望项目11成员能够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执行既定科研与预算任务。陈泮勤研究员指出:
1. 项目11的研究成果要体现中国科学院的水平,在气候系统模式不确定性中发现问题、提炼升华。项目5年结束之后,能够在气候系统模型方面有所前进;
2. 从监理组的角度出发,希望项目11真正按照项目任务书所设计的工作内容完成,项目负责人要带领项目成员,在保证工作进度的同时,提高科研任务的研究质量;
3. 在后三年的工作中,要挖掘项目研究工作中,真正具有研究价值、有作为的研究成果,并将可以作为研究亮点的内容推广到国际领域,使其有所发展。
在随后的专家发言中大气物理研究所浦一芬处长尤其对项目能够吸收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研究员加入其中,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与赞赏,她希望大家在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能够稳步前进。最后,项目首席科学家林朝晖研究员分别从项目总体目标、2012年度研究任务及完成情况、代表性研究进展、项目管理及成果、2012年度预算执行及2013年度工作计划6个方面向专家、领导及项目成员汇报了项目2012年度工作进展。
项目11自2011年4月份启动以来,三个课题分别从“模式研发、归因及模式评估、气候预估与敏感度”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各自任务书上的既定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并保持课题间的协作沟通,均顺利完成第二年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包括:CAR系统及CESM框架下的大气环流模式、用于气候模拟的拟三维地下水模型、DGVM模拟中的全球植被分布、LASG/IAP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S/FAMIL、FGOALS的温室气体敏感度研究等。在接下来会议当中,12位子课题负责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各自的科研成果、课题任务及2013年度工作计划。参会专家及领导针对每一个报告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吕达仁院士、陈泮勤研究员、王庚辰研究员、任小波处长分别从科研层面与组织管理层面对本次会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意见。项目11首席科学家林朝晖研究员与周天军研究员代表项目全体人员对各位专家与领导对项目11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感谢项目组成员在过去一年的辛勤努力。同时,专家组对上台汇报的各子课题负责人的科研工作也给与了鼓励与肯定,并预祝项目11能够按照工作计划,建成一个中国科学院气候系统模式,利用这个模式,对国内国外的相关研究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