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项目11“气候模式模拟和预估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项目编号:XDA05110000)2011年度总结交流会于2012年1月7日至9日在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第六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旨在向碳专项专家组成员与主管领导汇报自项目成员在2011年度所取得的科研进展,并细致部署2012年度的工作计划,以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碳专项首席科学家吕达仁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所长,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大气海洋科学处任小波处长、吴园涛研究员,专家顾问组组长曾庆存院士,专家组成员陈泮勤研究员、王斌研究员、廖宏研究员、严中伟研究员、戴永久教授,碳专项办公室刘宇博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周明煜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高学杰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林朝晖研究员、周天军研究员应邀出席。此外,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各课题组长、子课题负责人、主要科研骨干等80余人。
项目首席科学家林朝晖研究员首先从项目课题设置与整体目标、2011年度任务目标与考核指标、年度任务完成情况、重要研究成果、经费使用情况以及2012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介绍。项目11自2011年4月份启动以来,三个课题分别从“模式研发、归因及模式评估、气候预估与敏感度”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各自任务书上的既定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并保持课题间的协作沟通,均顺利完成第一年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包括:云辐射资料的不确定性;考虑土壤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拟三维地下水模型;DGVM萌衍方案的改进;利用野外观测资料验证IAP大气边界层高度参数化方案;土地利用历史重建数据的收集整理;北半球小冰期气候变化归因分析;过去150年东亚冬半年气候变化归因;TOA 能量平衡和模式敏感度;海洋涡旋混合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不同对流参数化过程对ENSO模拟的影响;不同对流参数化过程对季节循环的影响;年代际回报的SST的技巧等。
在接下来两天的会议当中,12位子课题负责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各自的科研成果、课题任务及2012年度工作计划。参会专家及领导针对每一个报告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最后半天的会议中,吕达仁院士、项目组专家与任小波处长分别从科研层面与组织管理层面对本次会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意见:
首先,吕达仁院士对项目11在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顶层设计”的要求,即,
1. 各课题要利用这五年的时间,给以丁一汇院长作为主要院内领导的专家团队以及院外的同行们提供一个真正称之为CAS-CSM的模式。
2. 各课题要取得比现在我们已知的气候变化在我们所关注的时间尺度内的不确定性的一个改进的结果。
吕院士同时指出:现有的参数化过程一定要支持我们所需要的当前能够进行的气候系统模拟。同时,碳专项项目间与项目内部要做到及早交流、及早的在一个统一的数据与资料的平台上讨论不确定性模式的有效性问题。
其次,任小波处长对2012年度项目11的组织管理工作给予了宝贵建议:
1. 在今后的总结报告中,各成员应对照本年度年度计划、年度目标,汇报有实质性的科研工作。在各课题汇报中,选取有突出学术亮点的成果进行展示,以便专家组提出更好的意见。
2. 在项目经费的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按年度计划执行,并合理调整。
最后,项目11首席科学家林朝晖研究员对各位专家与领导对项目11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感谢项目组成员在过去一年的辛勤努力。同时,专家组对上台汇报的各子课题负责人的科研工作也给与了鼓励与肯定,并预祝项目11能够按照工作计划,建成一个中国科学院气候系统模式,利用这个模式,对国内国外的相关研究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