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11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1-04-06

  2011年3月29日,由大气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ICCES)组织的“2011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在大气所科研楼303会议室顺利召开。大气所王会军所长、王大立书记、朱江副所长等所领导亲临指导,曾庆存院士、赵思雄研究员、纪立人研究员、孙淑清研究员、周晓平研究员、陆日宇研究员、林朝晖研究员、薛峰研究员等逾40名专家出席了此次会商会,布和朝鲁研究员主持了本次预测会商会。

  会上,周广庆研究员首先介绍了IAP ENSO预测系统的预测结果,郎咸梅博士则给出了郑飞博士利用最新发展的中等复杂程度ICCES/IAP ENSO集合预报系统对今年海温异常演变的预测结果,总体说来大气所两个ENSO预测系统的预测结果较为一致,均显示目前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的La Ni?a事件将逐渐减弱,到夏天将减弱至正常位相。随后陈红副研究员和郎咸梅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大气所2层和9层AGCM对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中高纬度环流以及降水距平等的预测结果。张庆云研究员、范可研究员、彭京备博士等专家则根据太平洋地区海温演变过程、南海海温、大西洋海温、冬季欧亚大陆新增积雪等外强迫因子,同时结合东亚冬季风、冬季南亚大陆上空纬向风距平等大气环流内部前期信号,建立了多个统计模型,并给出了相应预测意见。陶诗言院士、黄荣辉院士长期以来对汛期预测十分重视和支持,虽因故未能亲自参加本次会商会,但均派人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对2011年汛期气候趋势的预测意见。

  针对上述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一致认为2011年东亚夏季风可能正常略偏强,并根据对大气环流的分析,给出了2011年夏季(6-8月)中国降水和气温趋势的预测意见。

  在预测会商研讨中,与会专家还从预测方法、预测因子等问题出发,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度展开了充分、热烈的研讨。曾庆存院士指出,需争取将目前的会商预测转变为定量化预测,提高汛期预测的客观性;在预测时需要寻找前期强信号,在分析各预测模式误差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误差订正系统,同时在预测产品中要给出预测的离差分布。2012年是大气所汛期会商20周年,曾先生希望届时大气所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王会军所长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大气物理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短期气候预测的工作,在短期气候预测的理论、方法等方面近年来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他期望在明年大气所预测会商20周年之际,大气物理所的气候趋势预测会商能更上一个台阶,从预测准确性、专业性、以及对外影响力方面都取得更大的突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