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于6月1-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北京市政府等18个部门参与了展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大气所)作为大气环境保护领域的代表之一参加了此次展会,对公众展示了“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预警系统两项创新成果。


“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是由大气所、中科曙光、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研发和创制,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独立自主建设大科学工程”的具体实践。原型系统的建设使得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可以像物理和化学那样在实验室中一样设计和进行各类科学试验,实现对大气、洋流、地壳、生态等的仿真研究,进而细致区分和理解认识影响地球各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因子和规律,回答目前全球变化等若干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的机理和驱动是什么,今后气候与环境将如何演变等,也将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和地球系统科学强国行列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此外,原型系统从硬件配置架构和科学软件检验两方面,开展了模式计算效率、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和验证,并对各个分系统建设方案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为今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该原型系统约为大科学工程“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建设规模的1/10,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地球科学大数据实践平台的空白。目前,我国地球科学家可借助该原型系统开展地球探索、气候预测、灰霾治理、生物研究等社会关切的科学研究,同时可大幅提升我国在气候、环境外交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数据主权。

区域/城市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预警系统(简称AQEMS)是在863重大项目“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的支持下,由大气所和中科三清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支持污染来源解析、敏感性分析、大气化学资料同化、过程分析、情景模拟、污染源反演等模式共性技术。其中,污染来源解析技术可识别并追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排放对污染的贡献;资料同化技术可有效融合监测和预报数据,提供高质量的再分析数据集;情景模拟技术可对污染管控措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估与预测,实现控制措施的优选;污染源反演技术可评估排放源误差,实现污染源的动态更新和优化。系统可实时提供未来7天的区域/城市气象(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湿度、气压、降水、天气形势等)和空气质量(包括空SO2、NO2、O3、CO、PM2.5、PM10以及VOCs和PM组分等)时空演变预报。该系统可为气象和空气质量业务预报、重大活动保障、污染成因与机制分析、污染应急调控响应、情景模拟评估、达标路线设计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AQEMS已成为国家-区域-省-市多级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的核心系统。近5年来,AQEMS已经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保部卫星中心、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站、中山市环境监测站、苏州市环境监测站等国家级、省级、城市级单位建成运行,累计超过30套。此外,AQEMS的实时预报结果也作为预报指导产品实时下发到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为其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提供参考。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方面,AQEMS同样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其先后被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西安世园会、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5年北京93大阅兵等活动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污染控制措施评估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彰显了强大的高科技实力。


据了解,这次展览的特点是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注重系统设计,链条布局,反映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和科技改革发展全貌。同时以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凝练重大、亮点项目,优选出“十二五”一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志性成果。贴近大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科学原理,突出展示百姓关心的环境治理、食品安全、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成果,加强与观众的互动环节的设计,提高观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同时还将采取网上展会,微博微信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使展览能够更多的被老百姓接触到。(所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