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论文

季节内振荡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次北跳的机制

作者:

苏同华1, 2  薛峰2  陈敏艳1  董啸2

福建省气象台,福州 35000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 100029

夏季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存在两次明显的北跳,其中第一次北跳导致华南前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建立,而第二次北跳则意味着江淮梅雨结束、华北雨季开始。本文基于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合成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不同时间尺度季节内振荡对气候态和异常年副高两次北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季节内尺度上,平常年和异常年影响副高两次北跳的季节内振荡的主导周期不同。气候态上,以1020天和准60天为主;第一次北跳异常年和第二次北跳偏早年,以3060天为主;第二次北跳偏晚年,则呈现出1020天和3060天两个主导周期。不论气候态还是异常年,东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低频振荡在年循环背景下均呈现出明显的北传特征,这是导致副高发生两次北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印度季风区低频振荡在东北向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西风东伸是造成副高第一次北跳更为明显的原因。源自澳大利亚高压的冷空气入侵所激发的暖池对流的准双周振荡则是造成气候态和偏晚年副高第二次北跳更为显著的原因。由于前期春季西北印度洋海温出现异常,造成局地低频振荡发生位相迁移,进而导致副高第一次北跳发生异常。而副高第二次北跳异常则是因为ENSO改变了暖池地区季节内振荡的尺度和振幅所造成的。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北跳  江淮梅雨 ENSO

引用:

苏同华,薛峰,陈敏艳,等. 2017. 季节内振荡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次北跳的机制[J]. 大气科学, 41 (3): 437460.doi:10.3878/j.issn.1006-9895.1609.16125.


全文下载


附件下载: